量力而行成语故事

量力而行”量:估量,考虑。这则成语一般用于形容做事情要考虑自己能力的大小。这则成语出自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许无刑而伐之,服而舍之,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,相时而动,无累后人,可谓知礼矣。

公元前712年,郑国国君庄公以许庄公不听命于周天子为借口,联合齐鲁两国共同兴师征讨许国。郑、齐、鲁三国的联军势如破竹,一直攻打到许国的都城。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,最终许国的都城被郑、齐、鲁三国的军队攻破,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走了。

郑、齐、鲁三国取胜后,开始讨论怎么处置许国的问题。齐国国君公认为应该让鲁国来管理许国,但鲁国的国君隐公坚决地推辞掉了。最后,齐公说:“是郑国主张要攻打许国,而且郑国出兵也最多。既然鲁隐公坚决不肯接受,那么就由郑国来管辖许国吧!”

其实郑庄公讨伐许国的用意就是想侵占许国,但他还是先假意推让了一番,最后才决定把许国分成东西两部分别来管辖。

《左传》在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后,评论说:“郑庄公的做法合乎礼法。他是因为许国不讲礼法才征讨它的。许国降服后,他就宽恕了许国。并按照各人的德行妥善地安置了他们;依据自己的力量来处理事情;根据时机行动,不连累到后人,可以说是懂得礼数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