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才的成语_描写人才的成语(7)

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——镒:古时重量单位,合二十两;白:狐狸腋下的白毛皮。价值千金的皮衣,不是用一只狐狸的毛制成的。比喻治国需要众多人才的力量。

铅刀为铦——铦:锋利。把铅制的刀看作十分锋利。比喻没有眼光,把庸人当人才。

潜龙伏虎——藏在深渊中的蛟龙,伏于丛莽中的猛虎。比喻未被使用的人才。

潜龙勿用——蛟龙隐伏而不为世所知。比喻人才埋没未被重用。

青黄不接——青:田时的青苗;黄:成熟的谷物。旧粮已经吃完,新粮尚未接上。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。

青黄未接——旧粮已经吃完,新粮尚未接上。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。同“青黄不接”。

擎天架海——擎天:支撑着天;架海:跨越过海。形容本领非凡。多用于担当国家重任的人和非常杰出的人才。

求贤如渴——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。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。

求贤若渴——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。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。

人才难得——有都能的人不容易得到。多指要爱惜人才。

人材出众——人品才能超出众人。同“人才出众”。

人文荟萃——人才和文物众多,并聚集在一地。

山公启事——晋山涛为吏部尚书,凡选用人才,亲作评论,然后公奏,时称“山公启事”。比喻公开选拔人才。

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——俗语。比喻没有出色的人才,差一些的就充当主要角色。

上驷之才——驷:原指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,泛指良马。比喻非常优秀的人才。

身后识方干——比喻一个人才,生前无人赏识,死后才被重视。

升高能赋——赋:写作。登得高,看得远,能够描绘形状,铺陈事势。指国家的有用人才。

十步芳草——芳草:香草。十步之内,就有芳香的花草。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